第20章 造纸
煤炭,因其颜色黝黑,状似石头,因而在古代有“石涅”、“石炭”、“石墨”、“乌金石”、“黑丹”等名称。
刘子峰对蜀国的改造计划,分别是,从精盐生产开始富国,其次是改造冶铁技术更新军队训练方式。
冶铁就需要用燃料,而煤炭在地球上的储量丰富,分布广泛,一般也比较容易开采,是冶铁燃料的不二选择。
川蜀地区的煤矿储量在全国算中上,光用来冶铁锻造百年内估计霍霍不完一半。
今天去凿井工地溜了一圈回来后,刘子峰就想到了煤炭这东西。
开采煤矿,差一点的用来制盐,好的用来冶铁,等以后他捣鼓出一些更先进的东西,这些煤还能有更好的用途。
七月转瞬既过,这段时间,刘子峰一边跟着诸葛亮学政务,一边监督卓筒井和制造库的进度。
卓筒井工地就是日复日一的打井,之前钻大眼就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,七月份基本在钻小眼,真要汲卤煎盐还得耗点时间精力进去。
制造库这边就是集合力量,根据刘子峰的指导方向尝试改进造纸术。
史书上说是东汉蔡伦改进过造纸术,不过近代考古出土了不少西汉纸,有利地证明了在西汉时就出现了品质不错的纸张。
刘子峰来到这个时候后,也有接触过这个时代的纸张,摸上去手感还算可以,但是纸质不算佳,多是黄纸,据说保存时间也不长。
他有想过要不要直接做宣纸,在现代,宣纸是皖省宣城市泾县特产,他之前表妹学书法的时候为了给她买宣纸还特意了解过这东西。
宣纸的主要原料是水、青檀皮和沙田稻草,工艺分成四大部分,四大工艺下还分出了近三十个程序,制作工艺繁杂。
但宣纸制造不适合当前蜀国的情况,就青檀,刘子峰都不知道去哪里找,他造纸是为了节省办公时间,提高办公效率,可不是花钱去吴国进口青檀。
所以能就地取材最好,于是他选择用竹子造纸。
这个时代造纸,不像后世一样利用机器工作,流程简单,效率高。手工造纸是个相当耗时间的事情。
手工造竹纸,步骤分成:斩竹漂塘、煮徨足火、舂臼、荡料入帘、覆帘压纸、透火焙干六个部分。
刘子峰这造纸事业刚开头,就遇到一个大问题。
造竹纸需要以还未长出新叶的嫩毛竹为原料,毛竹南方到处有,但嫩毛竹只在每年四五月才有。
不说能不能弄到嫩毛竹,光砍下的竹子需要在池子里浸泡百天,这一项就让人十分秃头。
虽说四五月的嫩毛竹最为柔韧,但现在都快七月底了,没地方搞嫩毛竹,刘子峰直接死马当活马医,让人砍了些今年的新竹回来。
将竹子破开,砍成约一米长三指宽的竹片,捆好放到池子里,再加入石灰,让竹子慢慢发酵腐烂。
这个过程长达三个多月,刘子峰自然不可能让制造库的人啥事不做,干等着这竹子发酵。
搭建造纸的场地,建造石槽,舂台,砌盖蒸煮用的灶台,晾干的灶,制作竹篾,竹帘什么的都是耗时繁琐的事情。
除了锻造小组只抽了两个人员出来帮忙,剩下的几个小组忙得跟陀螺转一样。
木工组除了要给造纸工程制作器械外,卓筒井的设备也要他们来制作。
三个木工师傅带着徒弟们每天连轴转,丝毫不敢懈怠,生怕没做好刘子峰就下令砍了他们。
搞得刘子峰哭笑不得,转头就自然毫不客气的找诸葛亮继续要人。
人多力量大,别把他的这些工匠给累死了。
对刘子峰的表现,朝中大臣们各有说法。
陛下每天除了处理政务,不是在制造库,就是出宫去看盐井了,怎么能这样?
朝中好几个大臣找上诸葛亮,希望他劝一下皇帝,每次都被诸葛亮婉拒。
“噗,丞相是怎么说他们的?”刘子峰听到光禄勋,太傅,还有几个侍郎去找诸葛亮,结果被怼回来的事,噗的一声就笑了出来,兴致勃勃的问坐在一边的董允。
董允慢条斯理道:“丞相当时回道:‘政务上,陛下做好了能力所及之事,政务外,陛下寻求新变富国之路。诸君如何?’”
“哈哈哈,”刘子峰直接拍大腿,“丞相还真是……”
大臣们暗示他不务正业,诸葛亮直接暗示大臣们天天盯着皇帝,自己手上的事情不好好做,才是正事不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