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繁体版 简体版
零点看书 > 我是正德帝 > 第425章 忧心辽东事(2)

第425章 忧心辽东事(2)

王琼闻言,精神一振。\c¢u?i~w_e·i^j+u!.^i`n~f?o~他知道,这是为夏言分说、坚定圣心的关键时候。他挺直腰背,便道:“陛下所虑,实乃明君爱才、慎用重器之心!然臣以为,陛下对夏言,或仍有未察之处。”他略一停顿,整理思绪,“诚然,夏言绝非不通世务之腐儒。陛下切勿忧虑。”

朱厚照眼神一动,微微颔首:“嗯,我记得。彼时两淮盐课历年积欠,盐引壅滞,盐商叫苦,国库受损,是个积年顽疾,烫手得很。”

“正是!”王琼语气肯定,“夏言赴淮,不避艰险,不畏各方豪强勋贵乃至内廷请托施压,明察暗访,深入盐场、盐关、盐商行会,抽丝剥茧。查实两淮盐运使司同知、淮安分司判官等数员,勾结地方豪猾,或侵吞盐课、或私卖盐引、或勒索盐商,所涉银两竟达百十万两之巨!铁证如山,立行参劾拿问!更难得者,他深知盐课乃朝廷命脉,一面雷厉风行查办贪蠹,一面即会同户部能员,厘清旧引,疏通新引,严明掣验,安抚盐商,旬月之间,竟追补盐课银二十万两有余,盐引疏通复归常例!两淮盐务为之肃清!陛下,此等洞悉财赋、明察秋毫、刚柔并济之能,岂是寻常人可比?”

朱厚照听着,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一些,手指敲击榻沿的节奏也轻快了些许,显是王琼的举例切中了要害。

毛纪在一旁听着,心中五味杂陈。王琼所言夏言在两淮的作为,他自然知晓。此人确有其能,锋芒毕露,但也正因其在两淮动了不少权贵的“盐引”奶酪,才更令人忌惮。见皇帝意动,他心念电转:“王阁老所言夏言两淮之功,臣亦深以为然,足证其能。然辽东与两淮,情势迥异。两淮虽亦盘根错节,终究是财赋之地,牵涉者多为盐官、盐商、豪强,虽有勋贵背景,难比辽东将门之根深蒂固、手握重兵、世代经营!且辽东苦寒,天时险恶,眼下更是地动之后,百废待兴,道路阻绝,人心惶惶。$白@马D书D院#?{ $~.首?^\发#??夏言虽持有王命旗牌,然毕竟只身入虎狼之地,所携随员有限。老臣所忧者,非其能力不足,实乃其处境之危、掣肘之多,远超两淮!若地方势力阳奉阴违,或暗中串联梗阻,甚至……铤而走险,夏言纵有通天之能,恐亦独木难支啊!陛下,是否可考虑,加派一位深谙边务、稳重持重的勋臣或部院大臣,为夏言之副,一则襄助实务,二则……亦可稍作调和缓冲?”

毛纪的建议,核心在于“制衡”与“缓冲”,将夏言可能带来的“破坏性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。这既是对夏言的某种不信任,也是对辽东固有势力的一种变相妥协与安抚。

朱厚照沉默下来。毛纪的担忧并非全无道理。辽东的凶险,他虽在深宫,亦能想象一二。暖阁内再次陷入沉寂,只有炭火燃烧的微响。他缓缓端起手边温着的参茶,青玉盏温润的触感传来,他呷了一口,暖流入喉,却未能驱散心头的阴霾。目光在毛纪恳切而忧虑的脸上和王琼坚定而期待的目光间逡巡。

良久,朱厚照将茶盏轻轻放回紫檀小几上,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响。他抬起眼,眸中那丝少年人的犹疑已如冰雪消融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冷硬的决断。

“毛先生所虑,是护持夏言,亦是顾全大局,老成持重之言。”他首先肯定了毛纪的出发点,语气平和。毛纪心中一松,以为皇帝采纳了自己的建议。

然而,朱厚照接下来的话,却让毛纪的心猛地沉了下去:“然则,朕意已决。此番辽东,就只用夏言一人!不加副手,不派监军!”

“陛下!”毛纪忍不住失声。°t新e′完/?本¥@@神¢站[#> >/更2.新|最!£?全??:

朱厚照抬手,止住了毛纪欲要再谏的话语,他站起身,踱步到那巨大的铜鎏金瑞兽熏笼旁。笼内炭火正红,映着他线条清晰的脸庞。

“派个勋臣或部院大臣去?”朱厚照的声音不高,却字字清晰,带着一种洞悉世情的冷峭,“毛先生,你告诉朕,派谁去?派去的人,真能与夏言同心同德?真能不惧辽东将门之威势、地方豪强之盘根、真能不为其所拉拢、所慑服、甚至……为其所同化?”他转过身,目光看向毛纪,“若所派非人,非但不能襄助夏言,反而成了掣肘他的绳索,监视他的耳目,甚至……成为那些蛀虫硕鼠在夏言身边的护身符!到那时,朕派去的就不是助力,而是催命符!夏言这把刀,还未斩向积弊,恐怕就要先毁在自己人手里!辽东这潭浑水,只会被搅得更浑!朕,信不过!”

“信不过”三个字,如同重锤,狠狠砸在毛纪心头。他张了张嘴,却发现喉头干涩,竟发不出任何声音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