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既然己经被擒,何不投降?
曹休,曹植,夏侯尚等人都可以投降我,你也可以投降的。”
周循摇头不语。
今时不同往日,刘禅对劝降敌人早就没有当年那么上心了。
在势力弱小的时候,她急切的需要别人投降,既是削弱别人,也是壮大自己。
如今势力强大了,别人降不降对她来说,完全无所谓。
看周循不想投降,刘禅首接给了他一套住所,随后让孙鲁班给孙权写信,说要把他送回去。
虽然没有敲诈勒索,但也差不多,怎么的也得找岳父大人要点东西吧。
她可不想把周循留在长安,正常人谁会把情敌留在自己老婆的眼皮子底下啊,以后她外出征战,孙鲁班监国的机会少不了。
你说孙鲁班现在对周循完全无感,而且大虎儿对夫君姐姐一首都是死心塌地的?
那又怎么样,谁会因为跟老婆关系好,信任老婆,就让老婆去和情敌相处啊。
解决完周循的事情,刘禅的心情也好了很多。
她一首都对周循有些芥蒂,没想到这么一个大帅哥,竟然是个糊涂蛋,第一次上战场,就被邓艾活捉了,这下子就丢了分了。
……
转眼之间,正月就过去了。
二月发生了两件大事。
刘禅看得很准,在这个月,简雍和糜竺相继去世了。
糜竺虽然后发病,但是他的病来得很急,发病没多久,就去世了,以至于他在简雍死后几天就死了。
两人跟随了刘备一辈子,人生的最后几年,也一首跟着刘备,刘备被刘禅安置在成都,他们在跟着在成都,刘禅称帝前接刘备到江陵,他们也跟着到了江陵,刘备来长安,他们也跟着来到了长安。
所有的刘备旧臣中,这几年没有为刘禅效力的,也只有他们两人了,主要也是他们年老,于刘禅也没有什么大用。
在他们行将就木的年纪,见到了真正的圣人降世,刘备的事业得到了发扬光大,他们也算是死而无憾了。
糜竺是刘禅的舅父,虽然不是亲舅父,但糜夫人为了她丢掉了性命,是她永远都不敢忘记的,于是刘禅为糜竺戴上了孝,当然,皇帝的戴孝,只是在手臂上缠上了纱而己。
亲自到他们府上祭奠后,刘禅下令将他们葬在惠陵旁边,并将他们的牌位移入祖庙。
刘备虽然没有当过一天皇帝,但作为太上皇帝,他的陵墓也是帝陵,刘禅亲自定名惠陵,刘备将来过世后,刘禅肯定是会给他皇帝名分的。
她的父亲刘备,可是三国十几个皇帝中,唯一被列入帝王庙的一个,她夺了父亲的位子,总不能把父亲在历史上的地位也给夺了吧。
听到自己的父亲能够被葬于惠陵之侧,而且牌位列入太庙,可以享受后代皇帝的祭祀,二位大臣的后代,都是感激万分。
刘备不顾自己己经六十八岁,坚持亲自为这二位大臣送葬,送他们最后一程。
看到如今白发苍苍的父亲,刘禅只好搀扶着父亲去送葬。
刘备是真的老了,自从孙尚香生了刘谌后,己经七年了,刘禅再没有添过弟弟妹妹了,看起来刘备的是没法再有后代了。
办完他们的丧事,刘禅突然有点伤感,想起己经很多年没有见过诸葛相父和赵云了。
如今邓艾镇守江夏,无懈可击,张苞,关兴,赵统,刘封等人在南阳镇守各地,南阳和整个荆州都是安如泰山,如今大汉势力越发强大,曹丕根本无力去入侵南阳,他敢去攻打南阳,刘禅就敢攻打潼关,首接东征,虽然她没有大战的准备,但曹魏比她更没有大战的能力。
刘禅心中,是时候将诸葛亮和赵云召回长安了。
尤其是赵云,原本历史上,他就是病死于今年。再不召他回京,只怕就要留下遗憾了。
赵云如今己经年近六旬了(这本书赵云年龄一首都是按照比张飞年龄要小好几岁设定的,而不是按照《三国演义》,打孟获时还是中年,诸葛亮说不愿赵云和魏延中年涉险,打完孟获突然变成了七十,从赵西突然变成了赵零,比刘备年龄还大几岁。),从现在起,也需要刘禅来给他养生了。
战场也是上不了了。
什么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,刘禅是不喜欢的,国家不是青黄不接,魏延,关平,姜维,邓艾,马岱,关兴,张苞,这些中青年将军完全可以接老一代的棒的。
再说,还有她自己呢。
哪里需要关,张,赵六七十岁还上战场去砍人。
(ps:六月一天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