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繁体版 简体版
零点看书 > 大明锦衣卫1 > 大明锦衣卫978

大明锦衣卫978

天工秘语:徐光启的预言暗线

第一章:钦天监夜话

万历四十三年的冬夜,南京钦天监的铜鹤在月光下泛着冷光。-?o咸1鱼2看′+.书$ ?§最?t`新¥章=节?×更}新,快¤¨徐光启摩挲着案上那册蓝布封皮的手稿,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《崇祯历书》的校样上,与星图中的紫微垣重叠。

“大人,这《璇玑问对》当真要呈上去?”副手李之藻的声音带着颤音,目光扫过手稿里“天火坠而玉衡倾”七个朱笔小字。

徐光启抬手按住泛黄的纸页,指腹碾过边角磨损的梵文批注。窗外的西北风卷着雪粒子砸在窗棂上,像极了去年在澳门所见的红毛夷火炮齐鸣。他忽然想起利玛窦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的话:“星轨可测,人心难料。”

“之藻可知,”徐光启的声音混着烛花爆裂声,“上月钦天监漏报的那颗客星,在西洋新法里早有记载?”他掀开案头的《坤舆万国全图》,朱砂圈住的辽东地界正对着天狼星的轨迹,“老祖宗的浑仪测不出三千里外的变局啊。”

李之藻的喉结滚了滚。他见过徐光启用西洋望远镜观测月亮,那些环形山像极了被火炮轰过的城墙。手稿里夹着的小纸条上,铅笔写的数字墨迹未干——那是徐光启算的日食时刻,比钦天监奏报早了整整两刻。

“可这‘天火’之说...”李之藻瞥向墙上的《时宪书》,明年的惊蛰标注着“宜修城垣”,却没提辽东的战事,“圣上若是问起...”

“圣上只会问,为何努尔哈赤的铁骑能算准我军粮道。”徐光启突然提高声音,烛火猛地跳了跳。他从抽屉里取出个黄铜象限仪,底座刻着的十字星在火光里忽明忽暗,“你看这刻度,西洋人用它丈量土地,咱们却只能用来钦定吉凶。”

风雪突然变急,铜鹤的影子在地上扭曲成怪状。李之藻发现手稿空白处画着些奇怪的符号,既像道家符咒,又似西洋字母。徐光启顺着他的目光看去,忽然笑了:“这是算筹记的开方术,算的是...十年后的粮价。”

更夫敲过三更时,徐光启终于在奏折末尾落下朱印。印泥染红了他的指腹,像极了去年在通州见到的流民血手印。李之藻忽然发现,星图上的紫微垣被人用墨点了个小洞,恰在帝星的位置。

“明日卯时,你带这手稿去内阁。”徐光启将蓝布封皮裹紧,“记住,只给徐阁老看。”他顿了顿,补充道,“若有人问起,就说...是修历的边角料。”

李之藻抱着手稿退出去时,听见徐光启在哼一首奇怪的调子。后来他才知道,那是西洋人祈祷时唱的圣歌。北风卷走最后一点烛火时,徐光启正对着象限仪喃喃自语,黄铜镜面映出他鬓角的白发,像极了星图上的银河。

铜鹤的喙上,不知何时落了片雪花。

天工秘语:徐光启的预言暗线

第二章:妖星过鬼宿

徐光启推开窗,寒风卷着雪沫扑进书房。远处报恩寺的塔铃突然乱响,碎银似的铃声裹在风雪里,竟有几分像刀剑相击。他指着西南天区那颗异常明亮的客星,指节因用力而泛白:“你看那颗妖星,自万历三十七年出现后夜夜西移,如今已抵鬼宿。上周地动仪铜珠落于辰位,应在顺天府——此非吉兆。”

李之藻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,那颗星确实亮得蹊跷,周围的星宿都被衬得黯淡了。他忽然想起幼时听村里老人说的,鬼宿主疾病与丧葬,客星犯之,必有大灾。手心里的汗把刚接过的《崇祯历书》校样洇出浅痕,墨迹晕染的“恒星出没表”上,鬼宿的位置被红笔圈了三道。

“大人,地动仪的事...钦天监奏报说是‘地龙翻身,无伤大碍’。”李之藻的声音被风撕得发碎,“顺天府尹那边也只报了‘房倒三十间’,没提...”

“没提通州粮仓塌了半座,压死了十七个看守。”徐光启打断他,转身从书架上抽出本牛皮封皮的册子。那是他派门生在各地实测的记录,纸页边缘记着密密麻麻的小字:“万历四十三年冬,顺天府地动,震中距通州粮仓三里,墙裂寸许,粮米渗漏三百石。”墨迹旁画着个简单的仪器图,三根木条支着个铅锤,下面坠着的笔尖在纸上划出波浪线。

“这是...”李之藻凑过去看。

“西洋人的验震器。”徐光启用指甲敲了敲图纸,“铅锤不动,地面动时,笔尖就能画出震动的模样。比咱们看铜珠落哪个方位,准得多。”他忽然压低声音,“通州粮仓的裂缝,我让人量过,宽得能塞进三个手指。可奏报里写的是‘微裂’。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