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越来越多的契丹文字出现,我心里也越发的有底,感觉我们找对了,苦苦寻找的那座辽墓,终于近在咫尺了!
我搀扶着二牛,踉跄着继续往前走,想看看洞壁上有没有更多的线索,指引我们找到那座辽墓。~看/书`屋?晓-税^王/ ·已~发?布_醉¢欣/璋`节`
果不其然!
我们走了没多远,洞壁上又有了新的发现!
这次洞壁上出现的,是几幅浅雕的图案。
这些图案线条粗犷,看起来像是某些动物和人,充满了神秘的气息。
我打着手电,仔细辨认了一下,感觉图案上雕刻的应该是一头牛和一匹马,马背上驮着一个男的,牛拉着车,车上好像坐了个女人。
看着图案上出现的场景,再结合那些看不懂的契丹文字,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段,有关契丹人的传说故事。
我之前开古玩店,闲来无事翻看过《辽史》,书上有一段文字特别有趣,说的是契丹族的起源传说。
《辽史》卷三十七,地理志一、志七,记载了这段传说:“相传有神人乘白马,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,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,至木叶山,二水合流,相遇为配偶,生八子,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。*咸′鱼!看_书!枉* .蕪_错.内^容.每行军及春秋时祭,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。”
这段话啥意思呢?
翻译成白话文,就是说:
“相传有神灵之人骑着白马,从马盂山沿浮土河向东而来,有天女驾着青牛拉的车,从平地松林沿潢河顺流而下,两人在木叶山相遇,结为夫妻,生下八个儿子,后来他们的族属逐渐兴盛,分为八个部落。每当行军作战以及春秋祭祀时,必定用白马、青牛,来表示自己不忘本。”
从这一传说来看,青牛和白马象征着契丹族的起源,是契丹人对自身族源的一种神圣化解释,代表着契丹族的先祖。其次,在契丹文化中,青牛和白马还与天地崇拜有关。
据史料记载,辽代皇帝常以青牛、白马祭天地,这可能是受《周易》中“乾为马,坤为牛”,“乾为天、为君、为父”,“坤为地、为母”等观念的影响,将白马与天神对应,青牛与地祇对应。
也有观点认为,将青牛、白马视为契丹族的图腾,认为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部落,以青牛为图腾的部落称为“耶律”氏,以白马为图腾的部落称作“萧”氏。
总而言之,洞壁上出现的牛、马浮雕,间接的证明了辽墓的存在,说明我们这趟辛苦没有白费!
看着洞壁上的图案还在向前延续,我心里也越发觉得好奇,恨不得立马找到那座辽墓,于是搀扶着浑身难受、还在不停抓挠的二牛,继续小心翼翼地往前走。~墈`书-屋? ?更?芯,嶵·筷+
随着越来越深入,洞壁上的图案和文字也越来越多,到后来,竟然出现了大量的壁画!
这些壁画随着时间的流逝,早就风化剥蚀了,色彩有些黯沉,但是好在大部分内容,保留的还比较完整,仍然能看出当年的精美、壮观。
我大体上看了看,壁画主要是描绘了一些生活场景、战争场面,还有一些祭祀活动。
只是画风有点怪异,跟我了解的辽代壁画,有些不符,看着倒是有几分,战国壁画的意思……
不太对劲!
自打进入这座墓葬开始,上面的疑冢也好,这里的山洞也罢,种种迹象都把墓葬信息指向辽代,根本不可能是战国墓葬!
虽然我盗过的墓不是很多,但是我浸淫古玩生意这么多年,这点眼力还是有的,辽代壁画和战国壁画区别很大,我不可能看错,这里的壁画,就是战国的风格,确切地说,应该是战国时期,燕国的风格!
为了保险起见,我又退了回去,把洞壁上的所有壁画,仔仔细细又看了好几遍。
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儿,甚至有点心惊!
先说线条,这壁画上的线条细细软软的,跟我之前见过的辽代壁画完全不一样。
辽代壁画的线条粗得很,勾勒人物的衣服褶皱,跟拿刀刻似的,看着特别有劲儿;但这上面的线条,就跟拿毛笔轻轻描的一样,描画衣服飘起来的边儿,给人一种能被风吹跑的错觉感。
再看颜色,辽代壁画那颜色浓得很,红是红、绿是绿,恨不得闪瞎眼睛,画个云彩都要用好几种颜色堆起来。
但眼前这壁画底色发黑,白色的云彩就用白乎乎的颜料随便勾几笔,边缘带点淡淡的红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