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为惨烈的第五次反围剿拉开帷幕。遗憾的是,此次战斗红党受挫,无奈割舍辛苦经营的革命根据地,踏上漫漫长征路。
赵静婉带着一岁多的小林西海,跟不上大部队急促步伐,只好就地寻觅隐蔽处藏匿。自此,冷锋与赵静婉失去联络。
时光飞逝,西年后,两人竟在陕北大地重逢。难以想象,在那战火纷飞、动荡不安的年代,这对孤儿寡母历经多少苦难才抵达。
正当二人准备互诉分别西年的经历、重温往昔情谊时,冷锋突然接到部队紧急召集令。军令如山,虽有不舍,身为军人的他深知责任重大,毅然转身奔赴前线。
就这样,赵静婉带着小林西海在大后方安家。冷锋一有闲暇,便匆忙赶来探望。日子久了,他来访愈发频繁,赵静婉敏感的心察觉到他深藏的情意,而她自己,内心早有触动,只等冷锋捅破那层窗户纸。
就连小林西海跟着冷锋学武艺时,偶尔也会眨着大眼睛,天真无邪地问:“师父,您能不能做我的爸爸呀?”每次听到,冷锋心中便涌起复杂情感。
然而,冷锋清楚自己肩负重任,整日在生死边缘,奋战硝烟战场。他不知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,万一哪天阵亡,对这孤苦母子将是沉重打击,带来二次伤痛。于是,他暗下决心,定要等胜利、战火平息,再向赵静婉倾诉衷肠。
可胜利迟迟未到。转眼间,冷锋年近五十,两鬓斑白。回首往昔,他满心愧疚,自责耽误赵静婉青春年华。令人动容的是,赵静婉毫不在意,眼中唯有那份坚定深情。
终于,一切渐趋安定,两人正打算商量如何相互扶持共度余生,抗击鹰酱的战斗号角却骤然吹响。
冷锋再次义无反顾奔赴战场。这场激烈战争持续近三年,他始终冲锋在前、身先士卒,凭借无畏勇气和卓越军事才能立下赫赫战功。可当胜利凯旋,痛心一幕出现——冷锋竟是被战友用担架抬回来的!他在战场上遭受重创。
经此重伤,冷锋将对赵静婉的深情彻底隐匿。他满心恐惧,害怕某天倒在战场,永远离开,给赵静婉无尽痛苦。可赵静婉在意这些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年轻时经历丧夫之痛都挺过来了,何况年近半百。
就这样,两人关系以不愉快告终,不欢而散。虽因林西海师徒情谊,两家人偶尔相聚,但那份炽热感情己深埋心底,不再提及。随着时间流逝,两人步入老年,对过往情感纠葛,渐渐没了纠缠心思。
后来,冷锋决定叶落归根,回庐陵定居。得知消息,赵静婉嘲笑他故意逃避,远远躲开。可飘零半生的冷锋清楚,家乡才是心灵归宿。
至此,除徒弟林西海偶尔带后辈或与师弟莫家兴同去庐陵看望冷锋,赵静婉与冷锋近 20 年未见,只是偶尔书信往来。期间,赵静婉曾写信问冷锋后悔年轻时没娶她吗?冷锋坦然回信,后悔,真后悔,如果知道自己命这么大,在陕北时会求娶她了,赵静婉是他唯一挚爱过的女子。赵静婉收到信,笑了,然而早知道有用吗?含着泪,只回了冷锋两个字:活该!
故事讲完,余顺目瞪口呆地看着两位主角,心想师父这是秉持“爱她,就别伤害她”,而赵静婉则是“爱我,就娶我”。
故事听完,便到了晚膳时间。餐桌上,众人推杯换盏,热闹非凡。饭后,没闲聊几句,舟车劳顿的余顺便觉困乏,早早睡下。
次日,林西海推着余顺早早来到天安门广场,等待升旗仪式。当第一缕阳光洒下,升旗仪式正式开启。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,护送国旗走向升旗台。余顺目不转睛,心中满是敬佩。
当国旗护卫队将国旗升起,庄严国歌声响彻广场。余顺情不自禁跟着唱响国歌,心中自豪、激动交织。他望着国旗在风中飘扬,感慨万千。他深知,这面国旗承载祖国尊严与荣誉,象征繁荣与富强。
升旗仪式结束,余顺久久坐在广场,不愿离去。他望着广场上来往匆忙的人们,心中满是感慨。受冷锋悉心教导,他深深明白,眼前国泰民安的繁荣来之不易,无论前世今生,他都要为这份繁荣富强添砖加瓦,我辈,义不容辞。
看完升旗仪式,回到林西海家吃早饭,席间,林西海对冷锋说,难得来燕京一次,这边医疗条件先进,刚好给冷锋仔细检查一下身体,嗯,小师弟也刚受了伤,正好也检查一下。
余顺一听,心下暗忖:来了,真正的戏码来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