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繁体版 简体版
零点看书 > 重生六岁,十八岁把女星们宠上天 > 第53章 行进路上 二

第53章 行进路上 二

难险阻,恐怕也要惊叹。

遥想当年,白党为阻止我军前进,无所不用其极。他们收缴乌江两岸所有船只,凿穿烧毁,断绝我军渡江希望;又把一切能用于架桥、渡河的工具强行拖到北岸。要知道,乌江自古水流湍急,江面空荡荡,不见一座桥梁。在如此恶劣条件下,我军想从南岸渡河,无异于天方夜谭。

然而,红军战士毫不退缩。起初,鉴于军中众多赣系子弟兵从小在赣江边摸爬滚打长大,组织决定派出一支 8 人敢死队。他们怀揣坚定信念与勇气,身背长绳,毅然跳入冰冷刺骨、波涛汹涌的乌江,试图凭借过硬游泳技能强行泅渡。但事与愿违,湍急江水、彻骨水温阻碍极大,狡猾敌人又很快察觉行动,集中火力疯狂扫射。最终,维系希望的绳索在炮火攻击下断裂,敢死队员无奈撤回南岸,重新谋划。第一波尝试宣告失败。

夜幕降临,工兵班战士赶制出几个竹筏,计划趁夜色掩护、敌人视线受阻强行划过乌江。现实却远比想象艰难,湍急江水如凶猛巨兽冲击竹筏,战士们拼尽全力划桨,竹筏仍不敌水流,纷纷被冲回岸边,甚至一只竹筏消失在汹涌江水中。第二波尝试也以失败告终。

但时间紧迫,敌人薛岳部队在后步步紧逼,渡江刻不容缓。众人无奈将希望寄托于次日强攻。正在一筹莫展之际,一位篾匠出身的小战士灵机一动,提出大胆创新想法:用竹篓装石块充当桥墩,再用坚韧竹条将竹筏固定,搭建简易浮桥。这个别出心裁的提议如黑暗曙光,为次日强渡增添希望。

第二天清晨,天才蒙蒙亮,几只承载希望的竹筏下水,竹筏上战士拼命向对岸划去,工兵班战士也早早忙碌起来,争分夺秒在乌江上搭建浮桥,每块石头、每根竹条都承载战士生的希望。然而,敌人岂会坐视不管,发现我方行动后,立即架起机枪疯狂扫射。密集子弹如雨点倾泻,我军战士不断中弹倒下,鲜血染红江面,场面惨烈。不仅如此,由于敌人火力压制太猛,浮桥搭建进展缓慢。即便如此,战士们毫无退缩之意,一边咬紧牙关继续作业,一边竭尽全力向对岸开火还击,试图吸引敌人注意力,为后续部队争取过江时间。

就在战况胶着时,奇迹发生!不知何故,对岸敌人一个碉堡突然调转枪口,向自己阵地开火。这突如其来变故令所有人始料未及,敌人阵脚大乱,原本严密防线出现松动。我军抓住战机,迅速加快渡河速度……

渡河紧张时刻,还发生一件趣事。老总原本信心满满走在队伍前列,第一个踏上浮桥,可谁料身后心急战士一拥而上,不小心将他撞倒,老总身体失衡,跌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。

当老总挣扎着站起身,眼前景象让他大吃一惊。只见数以千计的战士如潮水涌上浮桥,勇往首前。对岸白党黔军吓得目瞪口呆。

这些黔军惊恐望着如天神下凡般英勇无畏的我军战士,满心恐惧与疑惑。更令他们惊愕的是,那座本该向我军开火的碉堡为何莫名其妙向自己人疯狂扫射。一时间,黔军阵脚大乱,不知所措,只能像没头苍蝇般慌不择路西散奔逃。

原来,碉堡中神秘攻击者正是昨晚失踪的那只竹筏上的五位勇敢指战员。他们前一晚遭遇湍急水流冲击,被带到距原定地点五里之遥的地方。幸运的是,他们被冲到靠近北岸处,最终未惊动敌人,成功抵达北岸。

上岸后,五位指战员毫不松懈,身着湿衣,忍受饥寒交迫,悄悄潜伏一夜。黎明破晓之际,他们瞅准时机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这座关键碉堡,在关键时刻给予敌人沉重打击,为我军胜利立下汗马功劳。

就这样,敌人封锁我军的阴谋彻底破灭,我军顺利突破险阻,朝着胜利奋勇前进!

听着冷锋绘声绘色讲述当年惊心动魄的战事,余顺和许正阳等警卫员沉浸其中。虽说他们或多或少在书本上学过,或从他人处听过类似事迹,但哪比得上此刻有亲身经历者在眼前娓娓道来。这种感觉真实强烈,仿若历史画卷徐徐展开,每一个细节清晰可见,触手可及。

这己不再是简单聆听故事,而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。随着冷锋叙述,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形象在众人脑海中栩栩如生,激烈战斗场景如电影画面不断浮现。众人只觉热血沸腾,心跳加速,情绪被深深触动,难以自持。

乌江天险以绵延千里的磅礴气势著称于世。众人紧跟冷锋脚步,在一个个旧战场上徘徊驻足,抚摸饱经沧桑的城墙,凝视弹痕累累的土地,感受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留下的深刻印记。在这里,时间仿若凝固,过去与现在交织,让人们对先辈们的牺牲和奉献有了更真切体会。

就这样,他们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