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至三月底,京城中的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,各个营帐中都住有病情轻重不同的患者,每天被救治过来的人,还是抵不上新增的感染者。′<幻@想±-?姬e (?{无?错[内\?%容±¢
仅仅能够计数的病人就有近两千,加上那些无法统计在内的,少说也有三四千。
城内的大街小巷,都是空空荡荡,极少有人影出现,即便有人在户外,也不会待很长的时间,白天比往常的夜晚还冷清。
在一家面馆门口,方桌上摆着两只大碗,碗中还残留着尚未吃完的面条,面汤浑浊不清,里面的面条也是稀稀烂烂,显然已经被搁置许久。
那家面馆的主人,早就不知去向了。
市集两侧的店铺,除了少数几家还在经营之外,其余的均关门歇业。
京城失去繁华,令人感到压抑和不安,这个春天,注定要成为人们心中难忘而又特别的春天。
令他们最难忘的声音,不是悦耳的鸟鸣,而是低吟叫苦的声音,令他们难忘的味道,不是沁鼻的花香,是药草熬煮的味道。
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,该控制的地方都已经控制起来,可瘟疫就像是挡不住的洪水猛兽,仍旧在悄无声息地扩散。+看`书,屋′ ·已_发¨布*最,新\章?节+
很快,负责抗疫的官员发现了问题所在,对此,他们大感意外。
原来,因为那些出城赈灾的士兵与外边染有疫病的百姓有过频繁的接触,所以,那些士兵中就有一部分人不幸被他们传染。
刚染上病的时候,看起来与常人并无区别,自然难以发现,因为他们职责特殊,故而需反复地出入城门,这样一来,也就把城外的疫情给带进了城内,等发作之期一到,就被误认为是莫名其妙地出现了病人。
而这些病人,又以官兵居多。
赵业成见状,叹道:“这下可麻烦啦,那些出城救灾的人,如今又有不少染上了疫病,咱们要是顶不住的话,还怎么收场啊,难道这辈子就这样耗着?”
“赵大人言重了,既然我们已经发现问题所在,那就找准症结,然后对症下药。”齐祥道。
“对症下药,如何对症下药,齐大人可有良策,不妨说来听听。”赵业成道。
齐祥低头沉吟:“其实,那些在城外忙碌的官兵,等他们完成任务之后,应当先在城外的营帐中隔离一阵子,别让他们进城,过完二十日,若无异样,再让他们入城,如此,就不会有大批的染疫者进入城内了。[¥D天~¢禧^]小°D说ˉ?|网]¥ ???免(¨?费]阅??读^·°”
他发现的问题就是,凡与病人接触过的人,并不是马上就会发作,而是要过完五天才开始出现症状,尤其是在十日后,出现症状最为集中,而等到二十日之后,基本上就不会有症状出现。
从接触病人开始起,往后的二十日内,都可能发病,熬过这段时间,就算安全了。
赵业成道:“齐大人所言甚是啊,我们大伙儿都缺乏经验,被这突如其来的瘟疫搞得是手足无措,若非你临危不乱,京城恐怕是要闹翻了。”
他对齐祥的办事能力还是非常认可的。
“嘿呦,赵大人,这是哪里的话,疫症凶险,我心里也乱得很呐,可为了这千千万万的苍生,我们又必须要镇定,努力稳住局势才行。”齐祥说道。
赵业成面露敬佩之意:“齐大人这般为民着想,实乃百姓之福啊。”
齐祥摇摇手,道:“不敢当,不敢当,这可是皇后娘娘的意思,她对于此事十分上心,皇上也是天天催问,我们这些做臣子的,只能尽力而为呀。”
赵业成点点头,随即走到路旁,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了下来:“齐大人,你也歇会儿吧,这阵子,可够累人的了。”
齐祥坐到他身边:“赵大人,应对此次疫情,你有什么想法?”
赵业成琢磨片刻:“我准备安排人去刊发一些文书告示,在城中各处显眼的地方张贴出来,百姓们看了这些告示,多少会有些好处。”
齐祥听了他的话,点头赞许:“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,贴出文书告示,也省得我们每日走街串巷地叫喊了,唉,疫症横行,大家也都不容易啊。”
“事不宜迟,我这就去安排,齐大人,那我就先走一步了。”赵业成说。
齐祥“嗯”了一声:“去吧,我也该交代他们了。”
官兵们按照齐祥等人的指示,来来回回地忙碌着。经过一番巡查,在城中搭建的营帐里,也发现有不少人染上疫病。
他们的症状与先前那批病人差不多,只是程度稍轻。
染上疫症的人,大多精神